作者:良知犹存
转载授权以及围观: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Conscience_Remains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
其实近些日子,在可以调整自己的一些固有做法,让自己外在稍微变得更野蛮一点 。有意识调整自己待人接物的一些做法,通过这些做法,感觉自己的内心又得到了一些升华。
坐在深圳的五号线返回居住的地方,带着耳机,脑海中开始回想自己这些天的变化。其实变化从脑子开始接受某些想法就已经开始了,那接受了什么呢?接受了来自家乡人的原始属性。一些在上大学之后觉得鄙夷的东西,现在又重新被接受并喜欢。下面请容花点时间和文字去描述一下吧。
2
的家乡在山西的吕梁市临县,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哈《深圳打拼的临县人谈谈的临县》。对于家乡的描述对于来说是复杂的。
属于那种上大学之前没有出过省的人,甚至省会太原都没去过几次。所以从小到高中的认知圈就在局限在们那座小城市。那个时候网络也不发达,所以很自然的觉得世界也就是类似们县里面的活法。
直至上了大学,出了省,进了大城市,见了天南地北的朋友,才觉察到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的不同。从开始学习普通话,到智能手机到互联网产品,开始疯狂的学习起来。也许是年轻吧,那个时候感觉每天接触的都是最好的,老家那些东西开始逐渐变得看不起了,觉得老家里的人一辈子局限在本地的小城市,没见过世面,没礼貌,做事蛮横都是靠关系才能做成。甚至大学第一个寒假回家,去姥姥家,说话都是大篇幅的普通话,还对家里人说在外面习惯普通话了,其实说白了就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优越。不过还好,姥姥及时的"制止"了,她骂说话 “早年乌拉(方言,就是说话别扭的意思),出门几天就连自己是谁都不认识了”。是的姥姥是老派的临县人,骂了一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愚蠢行为,从此至于说话上,回家在没有刻意讲过普通话,反而努力用最醇正的乡音交流。但是对于家乡的落后,对家乡人的粗暴的表达的轻视却还在持续着。
山西临县是一个个山沟沟组成的,降雨少,植被少,土地少。算得上穷山了,可是这一方水土也养育了一方人。也许是生存坏境的原因吧,在很小时候就开始接触打架,小孩子们间的还有大人们间的。丛林法则密布,谁的拳头大谁说话。蛮横便是从小对其他人的评价,这些偏见其实主要是因为从小瘦小,打不赢别人。
从上大学看到大城市的情景,所以就对老家人蛮横话语,以及根深蒂固的无视规矩的行为感觉不满,因为自己在老家丛林法则无法生存,所以便对礼貌、谦让这些行为格外的关注,认为只有这些好的礼仪能让自己变的更好,比家里的人更好。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回家表现的不一样了,感觉自己是优越一些吧,I have changed,但是很快发现在老家大家不吃这套,自己做事也是束手束脚的,好多可以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各种问题磕绊。 所以认为是呆的地方有问题,与自己没关系。所以决定外出闯荡,不想在老家发展,主要也是自己在老家没法发展。可是出门在外闯荡着闯荡着,慢慢又开始喜欢上老家人的那股子蛮横,匪气,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态。
3
出门的努力拼搏,做喜欢学想要的东西,虽然很多方面努力到想要的了,但是内心感觉自己缺少点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有些觉察。发现由于的过于遵循规则,守规则,在对外的接触上过于保守,甚至由于的"不插队"的礼貌,所以被很多人加塞抢了好多事,也在谦让中错过了好多人和事情。更因为时刻注意的礼貌,变得很敏感,生怕自己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会引起别人的不适。
渐渐地发现自己的这些缺点,但是由于行为的惯性,刚开始想要改变的有些苦恼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直至回了一次家,以及一些事情的发生,终于开始深思外在的一些表象的本质。重新发现老家人的做事的优势的终于又开始喜欢那股子藏在内心深处的蛮横,那股子匪气。这点有很多甘肃的朋友,很羡慕他们,觉得他们那种不怕事,敢打敢拼的状态让在之前的岁月很羡慕。这些气劲也许是众多外出打拼的临县人比较多能做成事的深层次原因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抓住那些为数不多的机会冲上去。
人呀,不知为何,越活越多的时候,会把年轻时候反对的事情重新捡起来,说起来很奇妙,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吧。感谢有很好的本土基因,促使发生很多改变,让及时调整对外界探索的触手。未来是什么不知道,可是现在每一个瞬间都由控制,这种调整的感觉很棒。
扫码立即关注
原文作者:良知犹存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conscience-remain/p/13521440.html